您所在的位置:哈尔滨儿童医院 > 抽动症 >

儿童面部抽动症如何治疗?抽动症症状?

【问题】  儿童多动症诊治医院少  为什么多动症患儿就诊低呢?有4大因素。  其一,诊断治疗该病的医疗机构十分少,能够建立系统的诊断治疗模式的医院更少,相关的医疗人才缺乏。  其二,健康教育上,学校-家庭-医院对该病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缺乏建立社会防治模式的基础。  其三,政府仍不能将该病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重视,卫生资源投入该领域。  其四,公众对该病的认识非常肤浅,的调研结果显示,认为ADHD对孩子的社会和情感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医生分别占87%和91%,父母分别只占84%和75%,更有5%的父母甚至认为ADHD对孩子的社会和情感的发展能产生正面影响。  温馨提示:孩子多动症病情不可延误,一旦错过疾病治疗的比较佳时期,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家长们需引起高度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9岁的鹏鹏总是在不经意的瞬间显得异常活跃,或者莫名其妙地眨眼、摇头、耸肩、发出怪叫声等。鹏鹏其实是患上了儿童抽动症。  据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二科主任尚艳杰介绍,儿童抽动症又被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发生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经常表现出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病症发作时会不自主地发声或抽动,分散患儿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看书、听讲,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嘲笑、家长指责和老师批评常常使患病孩子不愿意上学,乃至逃学,比较终辍学。有的儿童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自尊及自信受到严重挫折,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甚至耽误其一生的成长。调资料表明,儿童抽动症发病约为1%~7%,有报道甚至高达4%~23%。  西医认为,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大脑运动分析器兴奋性高,较易发生抽动性反应,推测可能与遗传、体质、药物应用不当有关。尤其是具有特殊体质的儿童,当有各种精神因素或模仿他人动作时,均易形成此类运动性条件反射,成为病理性惰性反应,日久则成为习惯性抽动。而在中医古籍中,虽未有过抽动症的病名,但有大量相关症状的描述。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中记载:“水生肝木,木为风化……瘛疭渐生,其瘛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腹动摇不已……”  尚艳杰分析依其上述特征,儿童抽动症当属“肝风内动、风痰”等范畴,其本为肝、肾、脾,其标为风、火、痰、湿。尚艳杰指出,中医思想中的肝与西医单纯的肝脏不同,它包含了疏畅、条达的作用,当此功能受到损害,肢体就会有抽动、痉挛的临床表现。肝、肾联系密切,二者之阴互滋互养,耗损则肌肉惕动而成抽动症。中医的脾为中气运转的关键,当脾虚弱时,中焦水谷运化无权,易产生水湿等病理产物。又因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内外致病因素易引动肝风,故可见肝风内动之候,脾虚湿盛、痰湿阻滞、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则不自主地抽动和秽语。  尚艳杰认为,情志亦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情感不舒、精神抑郁,可造成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化火动风;情绪过于激动,阳亢无制,婴儿期的各种疾病均可造成气血逆乱而心神失养。对于小孩来说,父母和老师对他的呵斥、转学、生活环境的改变,均不适合孩子的各类学习,都可以算作精神创伤或其他重大生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