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抽动症?抽动症症状?
来源: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 2019-02-22 09:11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的生活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教育,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他们认为多挣钱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在幼儿时期会受许多外在因素影响,从而许多神经上的疾病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健康。所以家长在忙碌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而来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的倾向或者疑似症状应该及时的诊断、治疗。 抽动症一般都有一个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开始病情较轻,有的只有眨眼或喉部吭吭声,并且伴随症状少。患儿心理状态好,还没有形成心理压力,易配合治疗,见效快。当症状复杂、严重、反出现作后,周围的人往往不能理解,引起误会甚至耻笑时,患儿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个时候的治疗就比较复杂。临床经验得知,病史越长,求诊年龄越大者,病情越严重,疗效效果越慢。 导读:小编前几天见到一个患有“儿童抽动症”的大三学生,父母说他小时候患病,一直未愈,现在玩手机,玩电脑时病情加重。当时小编毫无头绪,现在从何老这篇文章看来,患者正属风之虚证的阴血虚,宜养血熄风啊!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经验 儿童抽动症,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对此我过去见得不多,近些年始接过一些。此病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由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秽语为特征的症候群。病程长,反出现作,在儿童期不愈,可拖延至成年。 中医学认为“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应属风病。但风有虚实,实证多属痰火引动肝风,患儿性格内向而倔强,多郁怒,咯痰黄稠,眼眶周围黯黑,睡眠不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以清肝泻火为主,诚如张子和说“莫治风,莫治燥,治得火时风燥了”。息风潜阳、逐痰、化瘀为佐,我常用礞石滚痰丸为主,汤药用黄连温胆汤合羚羊钩藤汤化裁。 病例一:周某某,男,16岁,中学生。1999年10月11日初诊。6月下旬突然发病,腹部发作性抽动1天几十次,头脑迷糊,学习成绩下降。刻下正值发作,腹部不由自主地抽动。心烦易怒,骂人,夜寐不安,恶心,咯黄稠痰,饮食好,但常吐酸,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而干,脉弦滑数。在当地用过脑复康、丙戊酸钠及中药(磁石、半夏、栝楼、橘红、枳壳、川楝子、云母、桃仁、红花、降香、沉香、鸡内金、良姜、甘草、草蔻、生铁落)无明显疗效。 我认为中药处方从痰瘀论治不错,但处方者忽略了火这个主要矛盾。盖痰瘀皆因火灼,津液凝聚而成也,改用①礞石滚痰丸9g,每日1次吞服;②姜半夏15g,茯苓15g,枳实15g,竹茹6g,陈皮10g,黄连6g,胆南星10g,钩藤30g,枣仁30g,丹参30g,石决明、牡蛎各30g,赤、白芍各15g,天麻10g,全蝎6g,蜈蚣2条,生苡仁60g,赭石15g,茺蔚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药后次日,得畅便,不再抽动,10余剂后再来复诊,亦未见发作,但胃痛,食少,苔腻,停滚痰丸,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丹参、白芍、当归、蒲公英、焦三仙调理收功。1年后随访,一切正常,唯学习成绩仍然不佳。(微信13146020793) 病例二:1991年曾治山东7岁男孩蒋某,在惊吓、头部外伤后出现臀部肌肉抽搐,十指抽动,全身肌肉紧张,欲小便不得,傻笑,睡眠不安。来诊时已数日不睡,神情呆钝,乱叫乱骂,手指及臀部抽动,面红,舌红,苔黄腻,口臭,拒绝诊脉。证属痰火挟瘀上扰心神,拟清心泻火坠痰化瘀,用滚痰丸6g,1日2次,空腹服。汤药用炮南星、法半夏、远志、茯苓、黄连、枳实、生铁落、石菖蒲、丹参、赤白芍、桃仁,几天后抽搐即止,睡眠情绪均好转。随访中,其家长回信谓只用汤剂还时有发作,加用滚痰丸即可控制。 至于风之虚证,据我粗浅的体会,有阴血虚与土虚木贼之别。 阴血虚:证见多个肌群同时或相继刻板抽动,频繁挤眼、皱眉、耸鼻子、噘嘴、耸肩摇头,有的伴有喉间“吭吭”声。舌质偏红,脉细数。这类孩子常多目不转睛地玩电脑游戏,因“久视伤血”而致,治宜养血熄风,常用麻菊散(天麻、菊花、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