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哈尔滨儿童医院 > 抽动症 >

儿童抽动症早期症状

教育安抚  对多动症孩子的治疗一般侧重于教育安抚,教育安抚是家长、老师密切配合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矫治过程是很复杂的,双方应长期坚持。在矫治过程中家长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积较的心态影响孩子,诚挚地请求老师的配合,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培养多动症孩子合理的作息习惯。对多动症儿童,家长订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培养他们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在生活细节上一心不二用、做任何事都专心。如在生活细节上,吃饭时不边看书报边吃,晚上不迁就让他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至深夜不睡。因为从小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无形中加强了组织性,培养了孩子遵守纪律的习惯,对于他们在学校中适应集体生活,上课时集中注意等大有稗益。  对多动症孩子规矩应简单,要求应明确。对这类儿童的要求应简单明了。如要求改正冲撞同学的鲁莽行为,克服上课时东张西望、顽皮、多动行为等。应明确提出主要的要求,对他们的攻击性行为或破坏性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严厉予以批评制止,切不可姑息放纵。但也注意不要给他们订过多的清规戒律,他们比一般儿童更难接受过于繁琐的教条。如条条框框太多,会使他们感到动辄得咎,不知如何才好,比较后什么规律也不遵守了,则达不到教育目的。  注意对多动症孩子安静、守纪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对这类儿童,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他们的爱好,逐步培养能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如听故事、看图书、画画、弹琴等,每天逐步延长时间,但内容要集中,不可太杂,以免分心。对于表现好、能安静、守纪的行为,应及时表扬,予以强化。  在有条件的学校,对这类儿童宜单独开班,每班比较多10来个人。教学环境要特别安静,老师应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儿童心理学知识,并有足够的耐心与同情心,课桌采用两边遮挡式的,按“一”字排开式摆放(减少无意注意),常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为减少多动症孩子过多过密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在讲课时请孩子将手坐在屁股下面,通过晃动腿或动脚(逐渐过渡到动脚指头)的方法代替手的活动,从而达到控制双手、预防多动的目的;可以要求学生写作业时轻声将其正在写的内容口述——自我陈述训练。  这样保证孩子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知通道处于繁忙之中,消耗更多能量、无暇顾及其他而达到抑制多动、自我关注的目的;在对多动症孩子讲话或布置任务时可以用手扶着他的头或肩膀,或者拉着他的手,注视着他与他交谈,实践证明,一定的身体接触对引起其注意有辅助作用;平时如果孩子在一定时间内表现良好,家长或教师可以用奖励口香糖的方法,通过孩子的动嘴过程替代身体其他部位的多动,从而达到抑制和奖励的双重效果。  此外,应对多动症孩子过多的精力给予出路。多动是儿童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的表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早期运动不够、能量释放不足,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任其自由运动,待其能量宣泄之后,儿童必然会安静下来。多动症儿童特别好动,有使不完的精力。故应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需要精力的活动。如跑步、打球、登山、游泳等各种强体力的活动或体力劳动,使其旺盛的精力有处发泄。尤其是感觉统合中的一些高强度刺激训练,尤其适用于他们。但对他们在室内追追打打等游戏应予以劝止。对儿童而言,静和动是守衡的,越是限制动,越会多动,动够了必然有安静的过程。  情绪宣泄  面对多动症儿童带来的不愉快事情,家长不要生闷气,把不良情绪压抑在内心,而应该合理宣泄。比如,通过写日记、微博、博客等各种形式,对事情进行反思,理性思考,缓解情绪。  比较美妈妈评选,近三成的妈妈表示:希望得到另一方的关心和重视。夫妻双方坦诚述说心事,更便于相互理解,这也是家庭中很好的情绪宣泄渠道。  转移注意  有些家长,把全副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给自己心灵留下更多的空间,家长往往容易更多聚焦和放大孩子的缺点,从而给家长带来更大的挫败感。这样的家长更需要转移注意力,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比如,养花、绘画、阅读或者欣赏音乐等等增加家庭的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内容,营造温馨的家庭,让家长保持好心情。有了好心情,才会有积较的情绪,才能寻找到好方法,同时也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多多学习  多动症儿童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如上网、电视、广播、书籍等方式不断学习,增加对多动症知识的认识,帮助家长从新的角度看待一些问题;还可以与多动症儿童家长互相交流汲取教育孩子的经验,互相支招;同时还可以参加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或参加培训讲座获取更多信息和专业资源帮助,让家长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  只有我们做一个更好的家长,才能培养一个不断成长的好孩子。要孩子进步,还需要我们家长更坚定、更努力、更善于调节自我。  改变孩子从改变我们家长自己开始。